为了解码农耕节气智慧,传承弘扬传统农耕文明,8月31日,情色小说-情色小说在线阅读 “节气耕新 古今传韵” 服务队于费县举办探寻“节气农耕”密码活动。
活动伊始,服务队抵达费县胡阳镇北尹村,刚入村,便看到成片的农田顺着地势铺展,不同地块的作物长势错落有致。在村委会的协调下,同学们首先参观了村里的“农耕记忆馆”,馆内陈列的犁、耙、耧车等老农具旁,都标注着与节气相关的使用说明——“惊蛰用耧,入土三寸”“芒种用耙,碎土保墒”,直观展现着农具与节气的适配逻辑。 随后,在村委会主任李建国的带领下,同学们走进田间地头。李建国结合眼前的作物分布,详细讲解了北尹村数百年种粮史中节气的核心作用:从惊蛰时节的土壤翻耕、基肥施用,到清明前后的瓜豆播种,再到芒种的夏收夏种、霜降后的冬藏准备,每个节气都对应着固定的农事节奏。他指着刚出苗的豆田说,这里的豆子严格遵循“清明前后,种瓜点豆”的规律播种,目前苗齐率达90%以上,而旁边一块稍晚播种的地块,苗情明显稀疏。
在村头的农具修缮点,有着四十余年务农经验的张大爷正在打理犁具。同学们围上前,观察他如何根据节气调整犁铧深浅——为即将到来的秋分种麦做准备,犁铧入土深度比夏季耕作加深了近5厘米。张大爷介绍,这是为了让麦根在寒冬前扎得更深,而“白露早,寒露迟,秋分种麦正当时”的农谚,正是祖辈根据当地气候与节气总结的最优播种时间。同学们一边记录不同节气对应的农具使用细节,一边用手触摸土壤,感受节气带来的湿度、温度变化对农耕的影响。
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,不仅见证了传统农耕文明在费县村落的活态传承,促进同学们深刻理解节气作为农事“定盘星”的现实意义,而且推动“科技+节气智慧”融合,让古老智慧在现代农业中焕发新活力。
(审核 吴洪宇)